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是名贵的陆封型冷水鱼,在我国 分布较广,其中东北的黑龙江、鸭绿江、嫩江、牡丹江及其支流分布 较多,松花江的支流、达赉湖、镜泊湖和五大连池,河北及内蒙古 潮白河与滦河上游,黄河的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长江的汉水北侧支流 湑子河、子午河的上游也有分布。从地区看像是点状分布,而从河系 来看是一种连续分布。
细鳞鱼属冷水性鱼类。冷水鱼是淡水鱼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们栖息在地理纬度高、地势高的冷水水域中,是栖息适温在 20℃以下, 繁殖适温在 15℃以下的狭温性鱼类。我国内陆水域的冷水性鱼类(包 括喜冷性鱼类)共记述有 88 个种及亚种,其中包括人工移植的虹鳟( O. mykiss Walbaum)、亚洲公鱼(H. transpacificads nipponensis Mcallister) 2等,分别隶属于 7 目、6 亚目、12 科、8 亚科、36 属、4 亚属。其中 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其次为(Salmonidae)鱼类,有 14 种[7], 有学者认为是 13 种[8],将陆封型的马苏哈和降海洄游的马苏 哈当作一个种。
细鳞鱼学术研究价值 细鳞鱼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在鱼类学和动物地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 值。生长快,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宋代即为朝廷贡品。优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产的“虹”,1981 年 被列入定西地区名贵资源之一。
1980 年以前数量较多,但由于人类经济活动、过度捕捞等原 因,细鳞鱼大量减少,濒临灭绝。一方面,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及乱垦乱伐、乱挖滥采使草地、 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水资源锐减,境内许多溪流和山泉干涸,河流水量减少,细鳞等鱼 类产卵场所受到破坏,自然繁殖受到影响,生存数量明显减少。
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部分农民用进行搜索式,加上外地商人***收购,严重破坏了细鳞等鱼类 资源,种群数量日趋缩小,生殖亲体出现退化,有向小型化、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据研究, 我国各地分布的细鳞鱼均属同一种,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为破坏,分布范围日趋缩小, 资源急剧衰退,为保护这一珍惜物种,我国动物保护法已将其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黑龙江水产 2018 年第 1 期 实用技术 生动物。随着国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不断加深,水产养殖业开发***新品种的需求 日益迫切,细鳞鱼人工繁殖和养殖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缓慢的局面必然有所改善。
据了解,细鳞鱼成鱼达 10kg 左右,市场价格 每公斤 205~250 元。细鳞鱼成鱼达 30~35kg,市场价 格每公斤 180~2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