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鲈(Perca fluviatilis)隶属硬骨、、鲈亚目、鲈科、鲈属(Perca),又称五道黑,赤鲈。广泛分布于欧洲和西伯利亚地区,我国仅在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伦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是鲈属的优良鱼类,肉质鲜美。
河鲈目前***的原因:
1、人为的因素
2、河鲈自身的特点
3、“鱼战”
近几年在位于福海县北屯的额尔齐斯河河畔的地区水产试验场养殖基地池塘进行河鲈鱼种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鱼种养殖
1、条件:面积分别为8亩和
6.5亩,底泥20cm左右,水深
1.5-2米。水源为地下井和额尔齐斯河河水,进排水方便。每个5-10亩池塘配备3kw(千瓦)增氧机一台。
2、池塘准备:
4月初,干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进行消毒,晾晒待用。
加水:鱼苗下塘前8-10天,加水70-80cm左右。
施肥:时间与加水时间同步,每亩用有机肥80-100kg,在池塘四周泼洒,用以培育浮游动物。此后,随时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检查水中浮游动物繁殖情况,以中小型浮游动物达到高峰值但水色不变白为。
3、鱼苗放养
鱼苗来源:养殖用苗为本站自繁自育,经发塘后(发塘时间约30天),规格达到2.0-2.5cm左右即可。
·放养密度:亩放养10000尾。
(可调节)
4、鱼苗下塘及前期管理:
鱼苗下塘前,要求水体溶解氧在5mg/1以上,中小型浮游动物达到高峰,即可放苗,水体溶解氧在16mg/1以上时不宜放苗。鱼苗下塘后随即以每天10-20cm速度加水,将水位加到1.2-1.5m,随时注意检查水中浮游动物的变化情况,当发现水中浮游动物有减少迹象(一般在鱼苗下塘后5天左右),可按30-50kg/亩追施有机肥。此后,每隔3-5天追施一次,以使水中浮游动物始终保持一定的量,确保鱼苗有充足适口的饵料。
5、鱼苗驯化及投喂
饵料来源:饵料鱼均来自本地的湖泊和水库的新鲜小杂鱼(以卸鱼为主),经冷冻处理,***。
引化:鱼苗经10-15天左右,生长到4-5cm时,用鱼糜驯化。驯化初期,将鱼糜与水按1:7左右的比例充分拌匀,0.5kg/亩较合适,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时间在40-60min,连续3-4天。之后经过2—3天慢慢将泼洒面积固定在一个驯化点上,在驯化点上仍按上述时间、次数,投喂量逐步增大、投喂面积尽量大等要点进行投喂。此时,要及时投放一定比例的花白链鱼种用以调节水质,规格为100g/尾,放养密度为15-20kg/亩,链鳍比例1:
1.另外,每亩池塘还需投放500g/尾的草鱼10-15尾,以消除水中过多水草。
6、投喂:
生长到全长12-15cm,规格为25-30g/尾时,采用切成的小鱼块投喂,每天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8月份以后,每天投喂2次,九月下旬以后,当鱼吃食量明显减少时,每天投喂一次,直到基本停食为止。整个阶段应随时掌握鱼苗的生长情况,以便根据其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饵料大小及投喂量,时刻做到饵料适口,投喂量以八成饱为宜。
7、水质管理与鱼病***:
河鲈喜欢清新的水质,当开始大量投喂时,应密切关注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爽,水色以茶色为,坚持每天早晚监测溶氧。在炎热的7、8月份,水质极易变坏,此时,每隔一周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20cm,当水质恶化时要采取换水的办法调节水质。河鲈鱼苗的抗病力较强,在养殖期间一般疾病较少,在饵料中搅拌大蒜素,以防肠炎类疾病。此外,还要定期用1ppm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
8、结果:
1号池:面积8亩,总产4000千克,亩产500千克,规格88克/尾,成活率60%,投喂总量20000千克,饵料系数4.72号池:面积6.5亩,总产2903千克,亩产447千克,规格123克/尾,成活率36%,投喂总量14500千克,饵料系数5.0